唱頭研究繼續中


 


       在解讀唱頭規格的同時,我發現 DENON 做了許多種規格的唱頭,於是,我從日本的拍賣市場上買回許多二手品回來研究,拆解之後發現 ------- 真是好厲害的 DENON 。DL-103 是我熟悉的一個型號,從這個型號的系列下追蹤,大體上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,第一個是內阻,有 40 / 33/ 13 ohm 幾種,輸出電壓有 0.1 / 0.25 / 0.3 /0.4 / 1.6 mV 幾種,針尖有標準的 16.5uM 圓針 / 橢圓針 ,互相搭配下,38 年來 DENON 出了好多唱頭,其中規格最好的是這顆--- DL-105 ,頻寬 20~75000 Hz,這個頻寬規格引起了我的一些疑問,這個規格是怎樣來的 ?


 


       唱片的外圈,距離圓心 14.5 cm 的地方,圓周長為 91.06 cm,換算成切線速度後 ( 每圈 1.8 秒 ) 等於 50.59cm/ sec ,  若是上面刻有 75 KHz 的訊號,一個正弦波波長是 0.00675mm,也就是 6.75um,半波長就是 3.4um,也就是說針尖的直徑為 3.4um 時,剛好可以卡在這個凹槽中,不會拾取任何訊號,但是查訪各家針尖規格,可以看到的最細針尖,是 VDH 家的 2um,而且這是半徑,直徑為 4um ------ 亦即用最細的針尖,還是讀取不到這個頻率 ( 但別忘了這是外圈 !! ) ,DL-305 沒有標示出針尖半徑,只標示針尖為 0.05×0.1mm 柱型鑽石磨製的特殊橢圓針,你認為這個規格是真正去讀取訊號而得到的嗎 ? 還是其他方式測得 ?


 


 


(註: 說到波長,也要考慮波谷的高度,這裡就先不討論了 )
 


 



       我認為應該是有其它方式去測量,而且廠商間都是用一樣的測量方式去測得 ---- 從端子灌訊號進去,像是測量喇叭單體一樣,經過計算後所得到的數據 ...... 你覺得勒 ?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如果猜的沒錯,這個測量的方式,深深影響 DENON 唱頭的發展,甚至是日系唱頭的發展,測量頻寬要往高頻發展,發電模組( 針尖 + 針桿 + 線圈 + 蕊片 ) 一定要極輕量化,第一個影響點在蕊片 (線圈架),DENON 採用的是十字線圈,比起方形線圈,可以降低一半重量,但是由於繞線的半徑小,所繞的線圈半徑比較小圈,得到的電壓也多在 0.3mV 以下,很難上的去,選用的線徑也必須是很細的漆包線 ( 0.01~0.015mm, 也就是俗稱的一條到一條半 .... ),同時內阻也相當高 ( 30~40 ohm ) ,這一點對聽感的影響相當大,第二個影響點就是針桿+針尖的重量,DL-305 不只是選用硼針桿,而且是空心的,更在規格上標示重量 ( 実効質量 0.168mg ),細針尖就不用說了,那是必要條件,這樣一來才可以在我猜測的 "反向測試" 測得一個很高的頻率響應。


 


    DL-103 系列後來出的一個分支,我稱之為 14ohm 系列,繞線線徑改為 0.02mm,這個系列有 103LC / 103LC II / 103C1 / 103R / 103P /103SA ,針尖都一樣是圓針尖,似乎有取代原先 103 的趨勢,這個系列的聲音聽起來中頻很厚,高頻不是很好,但是非常好聽,我認為較低的內阻可以提供飽和一些的聲底,所以不會覺得難聽。 另一個分支是 3 系列,這個系列針尖換為較細( 或是很細 ) 的針尖,漸縮式針桿,小體積,重量輕,高頻特性優於原先的 103 系列,但是小體積下的考量,磁鐵也縮的很小一顆,當然磁力相對的縮小,聲音怎樣 ? 以銷售量來說,我不認為會超過原先的 103 系列,規格上是超越的,但是似乎有些地方沒有做對,那就是規格的測量方式。


 




 


    DENON DL-301  內部構造 ,  從端子的比率,可以看的出來這是個非常迷你的唱頭,日本人纖細+高品質的作工一覽無疑,301 採用單一磁鐵的工作方式,磁鐵中心直接鑽一個洞,線圈就靠在磁鐵旁邊,以獲得高磁力線,這個方式跟 VDH 家的 COLIBRI 類似,無前導磁片,聲音開放而自然,我相當喜歡這樣的聲音。規格差異,一個是 0.3mV / 40 ohm , 另一個是 0.4~0.45mV / 21 or 96 ohm,像不像,而且都是十字線圈。針尖不是細到看不見,而是針尖不見了。


 


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 十字線圈的重量對頻率響應的影響還不只是如此,由於繞線空間的限制,加上繞多了線圈還會有一個多出來的重量問題,所以這些唱頭的輸出都限制在 0.3mV 左右,我給各位一個規格,103 是用很細的線 ( 0.01mm ? ),每聲道繞一百多圈才得到 o.3mV 的,內阻已經高達 40 ohm,再加上去嗎 ? 已經繞不下去了,而且 40 ohm 內阻再大上去,對於昇壓器是一個麻煩,所以 DENON 選擇 0.3mV / 40 ohm 這個規格,後來的 103LC / 103R 換了較粗的線,圈數其實降了幾乎一半,但是內阻較低的結果,輸出電壓仍可以維持 0.25mV ( 這部分牽涉到負載效應,請看官自行了解一下 ),差不多是市場可以接受的最低極限了 。


 


       提高輸出電壓的可行性


       我用 CAD 模擬了一下磁場以及十字線圈之間的關係,事實上十字線圈可以再大一些,原先的規格是 2mm x 2mm ,可以加大到 2.6mm x 2.6mm 還可以完全在磁場內,多出來的空間很容易的可以讓電壓加高到 0.5mV 沒問題,但是加大後的重量是不是嚴重影響到高頻 ,讓設計師選擇原來的尺寸 ? 我的觀察是有許多廠商選用大一些的尺寸,這些廠商至今活在市場上,也沒有被淘汰。 輸出 0.5mV 對許多人來說已經算很小了,低於這個數字對於黑膠的聆聽會有器材放大率 / 哼聲 間的矛盾,我不敢判斷這個 0.3mV 是否造成市場的 "低接收性",但我希望還是做的高輸出一些,內阻也不要太高,主流市場似乎都是這個規格。


 




 


    DL-301 II 的針尖,這頭的價格約一萬台幣,但是那針尖用的是很高的等級,若是裝在其他家唱頭,三到五萬的等級,才可以用到這個針尖。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  這頭體積不大,約是 DL103 的七成,重量是 6g,應該算很輕的一顆唱頭。除了聲音密度小了一些,聲音相當開放,我猜反電動式較小,是一個主要原因。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高輸出唱頭的命運


       MC 相對於 MM 唱頭,壓差在 10~20 倍間,所以有人加高了繞線數,讓 MC 唱頭輸出拉高到 2mV 左右,Denon 家的 DL-110 就是這個規格 ( 1.6mV / 20~45K / 160 ohm ) ,還有 Sumiko 家的 Blue Point II ( 2.5mV / 內阻查不到 ),GOLDRING EROICA 高輸出  ( 2.5mV / 內阻查不到 ),都是做高輸出的格式,因為沒有專用的昇壓器,像是 300:5K ohm 之類的,先拉高一次電壓,再來進到唱頭放大,一般都會建議進到 MM 的 47K ohm 這一個,結果因為電壓還是不夠高,聽感上覺得好像少掉一些熱情 ,一些衝動,若是進到 MC 的輸入端,搭配輸入阻抗 500 ~1000 ohm 這個檔位,聲音可以好一些,但也會有過衝的疑慮,所以這個規格的唱頭,一直都不是市場的主力,輸出電壓 + 內阻 應該是一個關鍵點。


 


       國內的雷前輩,用的正是這個規格來做產品的定價,輸出電壓愈高的,價格就愈高,我知道繞很細的線很麻煩,手工不好作,但是定義在輸出電壓是否妥當,我覺得值得商議,但是聽說他的高輸出唱頭很受日本客戶的喜好,這也不錯。這個規格的唱頭,在很多廠家的立場都是定義為低價位唱頭,雷前輩辛苦繞製的唱頭,卻面對這些價位不高的唱頭,有一些些奇怪,還有,拆解其構造,這些低價位唱頭的製作 / 生產 難度,並不亞於低輸出的 MC 唱頭,甚至更加麻煩,連我最傷腦筋的針尖,用的也不是很差的,廠商是怎樣作價位區隔的,我有些困惑,也許繞極細線以及選用極細針尖的成本比例,並不是很高,錢花在其他地方,如果這個推論是對的,對我來說倒是一個好消息。


 


 




 




 


    上面兩張是編號 DL-207 的唱頭,針桿採用少見的硼針桿 ( 另一顆是 DL-305 ),DENON 家就是這兩顆有見到硼針桿,其他都沒有。0.2mV 輸出,內阻 40 ohm,頻寬 20~60000 Hz,聲音跟 301 或是高級一些的 303 很像,是不是沒特色,市場上很少見。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 這是很相近的 DL-55,日系公司最會這樣,產品型號一堆,但是聽起來都差不多,這顆算是平價的,但是細看針尖,一點都不像是廉價的唱頭。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所以我提出一個心得,一個好的唱頭,針尖做的細,針桿作的硬而且輕量是必要的,但是不一定要去追超高的那一段,超過 30 KHz 以上可以放棄沒關係,如果猜測規格領導生產的這個結論是事實,DENON 後期的 3 系列,就是這個做法的代表,用上述的針桿針尖,處於低磁力密度,發出低電壓,就可以在規格上滿足機器的要求,但反應到實際的聽感,太輕量化的振動模組,聽覺上的結果就是輕輕柔柔的,市場會有人喜歡這樣的聲音,但是不是除了日本市場以外,很難出去外面 ? 有人跟我說那是日本人講話都輕柔的關係,這樣聽起來比較像日語的發音,但是別忘了日本也是古典樂的發展重要國家,許多古典樂的表現還是需要重量感的。


 


       1980 年代, Ortofon 在日本有一顆唱頭也賣的很好,那就是 MC 10 / MC 20 這個系列,我買了一顆 MC 20 MK II 回來研究,這頭輸出很小,只有 0.2mV,針桿是直徑 0.6mm 鋁針桿,鑲了一顆很細的蓋格針尖上去 ( 一樣的針尖裝在現在的唱頭 --- EMT  JSD5 , 開價七萬多 ),拆開裡面看一下,很出乎意料的,線圈底下跟阻尼接觸的這面,多了一片直徑3mm圓鐵片在上面,厚度約 0.7mm,這就跟日系的理念不一樣了,線圈是方形的,線繞的很少,約 20 圈 / 每聲道,直流阻抗 3 ohm ,猜測是 0.03mm 或是 0.025 mm 的線徑。聲音感覺很棒,除了小輸出這一點以外,樂器的質感 / 比例 / 動態都很好,當初賣的價格不知道是多少 ? 二手市場的價格是 103 的 2~3 倍左右,後來又出了一顆 MC20 MK II supreme ,輸出拉高到 0.5mV ,價格就提高很多了。


 


       從唱頭放大器這一邊看過去,0.25mV 甚至 0.2mV 我還可以忍受,0.1 mV 或是更低的 0.07mV ( Ortofon MC20 就是 ) 我就覺得實在是太低了,一是很難找到適合的昇壓器,MC20 內阻低 ( 2.5 ohm ) 還算有機會,DENON 的內阻 40 ohm ,要昇壓 50 倍,不是找不到,是根本做不出來,一次測作 100 ohm 好了,二次測要做 250K,天啊,線太細怎麼繞,勉強繞出來了,二次的直流阻抗會高到接 47K 負載都會壓降 !! 另一種是直接放大,在極高的放大率下,雜訊是一個很難處裡的一截,對 DIY 的來說很少人可以突破這關,對於廠機來說,要花很高的價錢,這也是我判斷 DENON 後階段生產的唱頭,賣的不好的原因之ㄧ ---------- 內部組抗太大了。


 


       下面兩張圖就是 MC20 MKII,作工看起來沒有日系的工整。許多地方還是要改正的,但是聲音就 ...... 比同價位的高很多。


 



 


Ortofo Mc MK II,外表有些生鏽


 



    注意看一下,線圈跟方型導磁柱中間,有一塊鐵片是黑色的,這是導磁材料嗎 ? 將磁力有效的送到線圈 ? 或者是加重重量的調音方式 ? 那鐵片確實是跟線圈一起震動的,算是結合在一起了。


 
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在針桿以及針尖拿不到高規格品的狀況下,就手邊收集來的材料先做,磁鐵是 4200 高斯的銣磁,針桿是 0.7mm 的鋁針桿,針頭是 0.4mm 圓頭針尖 ---- 這個斷面面積為 DL- 103 唱頭的 4 倍,體積約 16 倍,若是比 DENON DL-3xx 系列的細針尖,斷面約 15~30 倍,體積約 100~200 倍,真是嚇死人的大,請看下圖,我取一樣的放大倍率拍照,比到上面的針尖 .... ,這下你就知道我的無奈了。所以我只做 mono 的唱頭,這麼粗的針尖,高音上不去,那就先將 Stereo 放在一旁,做 mono 就好,沒有那麼多 mono 唱片怎麼辦 ? ST 片子拿出來,一樣給他放下去聽啦。


 





 


       實在是有夠粗的針尖與針桿,看的出來有些彎曲 ,那是因為針尖鑲到針桿上時,角度沒抓好,用尖嘴鉗灣的,接下來的有改進一些,做一個簡單的治具,攻角就不會跑掉了。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下圖是整體圖,材料是 PE 塑料,端子那一塊是 鐵氟龍,端子是 BNC 接頭的中心針尖,看起來不是很難,結構就是可以動作而已,沒有多加裝飾進去,我有另外準備一些木頭的唱頭殼,過幾天一些更精密的材料到手後,會做幾個起來,準備送給跟我買唱臂或是唱盤的朋友,如果你不嫌它醜,如果你可以接受 Mono 的聲音,我就敢送給你,至於 ST 的部份,等我拿到好一些的針尖時再說吧。

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我遇到的問題 ,希望有人幫我解決,


 1,  我想抽硬鋁細管,外徑 0.4~0.45 mm ,內徑 0.25 ~0.3mm,這是作針桿用的,


 2,  買不到針尖


 3,  外徑 0.5mm / 內徑 0.15mm / 長度 1mm 做塞頭用,金屬材質即可 ,--- 目前這一項有接觸到廠商,似乎有希望可以找到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  我跟柯醫師聊天,他提醒我針尖不是問題,針桿才是麻煩點,尤其是像 DENON 那種漸縮式的鋁桿,才是麻煩,這幾天想一想,好像是如此。


 


       剛剛查了金子的價格,每公克大約是 1250 台幣,算一算就算是比較便宜的  DENON DL-103R 的價錢 ( 月點報 12500 ),還是略高於金子,喔,我嚇一跳。


 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