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星期前,我陪蘇老師去聽一場音樂會,地點是台南文化中心,我們坐在三樓偏左邊的位置上,我ㄧ邊聽音樂一邊想著麥克風為何無法記錄下聲音 ? 現場的聽感相當好,迴響適量,雖然是三樓,整體的音樂融合的相當好,主奏的琴音聽的也很清楚,問題是 ---- 我將麥克風架起來時,從耳機聽到的聲音不是這樣啊 ? 這問題出在哪裡 ??


 


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 這場音樂會我是有些不專心聽的,一直在想收音與現場聽覺的差異點,後來我歸納出一個結論,現場可以聽到非常清楚的樂器直接音,而且可以聽到經過空間迴響後的殘響,聽起來是自然的感覺,麥克風的收音卻不是如此,過於寬大的收音範圍,接收到很強的第一反射音 ( 來至於左右側牆 ),然後跟第一直接音混在一起,造成轟轟的感覺,或是說空間感強烈,許多錄音師會盡量將麥克風靠近樂器,就是怕錄到這樣的感覺,但近接錄音的空間感是事後再做的,又會造成另一個失真,我想了一下,為何在現場聽不到第一反射音的影響 ? 莫非是我的耳朵遮蔽了某些第一反射音 ? 我用雙手加大我的耳朵面積,更加深這個想法的正確性 ---- 我聽到更多的直接音。


 


   


       回家後,想幫 SE4 造一個耳朵的觀念開始成型,運用手邊的 PE 塑料,裁切成可以裝在 SE4 前端的圓孔,原先是 U 字型,後來多切一刀,變成圖下的 M 型,兩邊裝上鋁板耳朵,原先的面積大上 1/2,後來修正到現在的 13.5 x 6.5 cm ,還是比正常耳朵大一些。裝上去後很明顯的前方增益大出 8 dB,也就是第一直接音可以收到多 8 dB 出來,效果正如預期,空間感可以降低到很少。


 


 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 這是降低面積後的大小,原先多出 3cm 長度 ,鋁板的振鈴現象嚴重,才修正為目前尺寸。


    


 


       有優點就會有缺點,效果很好,但鋁版會跟音樂中的一頻率產生共振,發出不正常的振鈴聲,我換了兩片薄木板上去,高音都被表面吸光了,不可以用木板 ....,後來想是不是鋁版面積太大 ? 剪了三公分下來,再試一次,缺點降低很多,但還是有些許的振鈴現象,我隨手將兩個夾子夾上去試,震鈴現象解除,高音還是很棒。我反複試了很多次聲音,並且拿到錄音室去錄一段鋼琴,距離琴弦約 1.5M,高音鍵的聲音就像是將麥克風靠近琴弦 30cm 的感覺,清脆響亮相當好,同時低音的量感也相當好,這時錄音師提醒我低音的顆粒感稍稍模糊,我注意聽了一下確實是如此,整體來說我還是覺得優點大於缺點太多,值得繼續實驗下去。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 正面照,夾子實際上是夾另一個點的,這圖上的夾法低音會太多。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幾天前彈吉他的蔡老師約我去聽一場吉他四重奏,來自於法國的一個吉他四重奏團體,音樂表情相當細膩,音樂會後跟蔡老師談的相當愉快,他也是一位古典音樂的喜好者,我們有很多偶像是共通的,談話中我試了這支麥克風的效果給蔡老師聽,並且交換了對錄音的一些想法,很好,許多大方向是相同觀念,於是相約,我將以這支麥克風錄下蔡老師的吉他演奏,日期還沒敲定,但隨時可以錄。


 


 


    我想,我該像鴻文一樣,將錄音的片段轉成 MP3,貼上來讓大家聽,這樣更有助於對聲音品質的溝通,我用耳機去聽了許多錄音樣本,一樣可以聽出很多細節出來,至少我對麥克風的聲音判斷是不會錯誤的。


 




 


      耳朵的材質 / 面積 / 角度 / 共振 ..... ,我會拿多一些的材料試,目前暫訂為一定要光滑表面才會留住高音,但我一直在想複合材的抗振功能,也許鋁版加上一層碳纖維版 ? 明天到鳳山買一片試試。


 


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 後記   2008/10/20 -------------------


 


       太康建議改為橢圓型,我拿起剪刀給他剪下去,剪成 ..... 像是扇子型,跟橢圓不會差太多啦,聲音比原來好,就是順一些 ( 這支 Se4 也剛剛被我改線路,跳過一級 Buffer ,這一點也是正面加分 ),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 像扇子 ? 還是像蝴蝶 ?


 


 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 另一個角度,以美觀來說,確實比四方型來的好看很多。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