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研究一些電容麥克風的構造,更確切的說,應該是電容麥克風裡的放大線路,先看看以下兩張圖,第一張是 dpa 4006 的頻率響應圖,第二章是 Audio-Technica AT4033 的頻率響應 ( 來源取自於各自的官方網站 )。


 


 



dpa 4006 TL 非常漂亮的頻率響應,20~20000 Hz +/- 2dB


 




Audio-Technica AT 4033 ,高低起伏不定,


 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先來說一下電容麥克風的構造,電容麥克風需要吃電,平衡端子會從麥克風放大器供應直流 48V 給電容麥克風裡面的放大線路,大多數是以 FET 或是真空管來做一個主動放大,放大後的訊號再經由一個輸出變壓器轉換成平衡訊號輸出,前端的感壓模片也需要送一個偏壓,大多是經過一個 100M~1G ohm 的電阻供電,


 


       問題來了,當這支麥克風做好以後,得到一個不平的頻率響應,你會怎樣去解決 ? 更改感應膜片的頻率響應 ? 還是由放大線路去做修正 ? 第一個方法除了面積大小關係到兩端的頻率響應,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去變動振膜來修正頻率響應,我想應該很難 ,第二個方法簡單多了,經過放大線路的配置,尤其是拉一個負回授來修正整個的頻率響應,這樣一來,這條線就可以如同第一圖一樣,幾乎是一直線了。


 


       當加上回授線路時,除了兩端頻率的延伸以外,中間的起伏也可以壓平,缺點就是會將動態做一個壓縮,也就是說原本小音量是 50 dB,大音量是 80 dB 的一個相距 30 dB 的音壓差距,經過這個線路以後,可能會壓到 20 dB 或是 15 dB,反應在聽感上就是變的平淡,一個沒有起伏的音色,我想這一點在我家的機器上應該可以感受的到無負回授的聲音,是比較活潑生動的,一隻頻率響應非常寬,而且是非常平的麥克風,除了儀測上表現的非常好之外,所得到的測試結果是真的嗎 ? 可以真實反映出實際上聲音的動態 ( 大小音壓的比例 ) 嗎 ?


 


       這些懷疑是我從許多隻麥克風得到的一個心得,AKG 的後期 414 B 這支麥克風,就是我說的回授很多的一個典型,聲音聽起來一點都不活潑,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平淡,dpa 4006 ( 上次在貝克錄音有用到 ),號稱是從 B&K ( ㄧ家提供音頻測試麥克風的公司 ) 演變而來,所廣告的重點就是極大的頻寬與極大的音壓,而且價格不便宜,這樣的麥克風拿來測試聲音準確度讓我懷疑之外,拿來錄音更是把音樂中微小的動態都壓的死死的,想聽聽這樣的聲音嗎 ? 打開電視,社論節目中會大量用這樣的麥克風,你可以看到講話的人用力在陳述一些事,但聲音的表現上卻是平的,幾乎沒有抑揚頓挫。


 




     AKG  414B 常見於人聲的錄製,而且賣的很好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觀察許多古典麥克風,至今仍活耀於錄音室,而且風評不錯的,多屬於高價位 ( 超過 3500 USD ),我花了許多時間去找尋其中的共通點,單級放大+ 無隨偶現路 + 無負回授 ( 或是極少量回授 ),這些麥克風在 ebay 忠實的反映出身價,我想錄音室是實際的,這些骨董買回去還是要用,可以錄出現代麥克風所缺乏的微小動態,在買不起的狀況下,我將會拿一隻現代的麥克風,裡面變更為我的理念 --- 一個無負回授的電路,看看我以上的假設是否可以得到印證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