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       我設計的滾筒烘焙機,這是最新狀況,加了一個底座,這底座是為了穩固整個重心,以及操作開關 ( 馬達以及瓦斯開關 ) ,目前你所看到的,馬達開關還沒裝上,照片下方的旋鈕是瓦斯調整旋鈕,這幾天斷續的烘了幾把豆子,有肯亞 ( 500g ) ,黃曼 ( 350g ) ,尤柯特選 ( 350g ) ,還算正常,設計烘豆量大約是 350~400 g ,採用非接觸火源設計,剛好是洞洞鍋的相反作法,所以烘焙時間需要 20 ~ 25 分鐘左右,


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 排煙採被動式排煙,沒有排煙馬達,進豆槽忘了拍照,下次補拍,下豆採手動將烘豆桶整支拿起,前方下豆,內置火源,目前只設計到使用桶裝瓦斯,這一點我來詳細說明一下,一般的滾筒烘焙多不願意動到火源設計,而使用家用瓦斯爐為熱源,家用瓦斯爐以鍋子 / 炒菜鍋 設計,鍋子放在瓦斯爐上時,鍋底可以跟火苗做正確接觸 ( 有進廚房的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),若是滾筒加上馬達,很難讓桶身跟火苗做正確接觸,好比將炒菜鍋提高 5cm 來炒菜一樣,溫度很難上升,於是衍生出兩個解決方法,一是加大火力,但這樣的作法非常浪費瓦斯,同時整間廚房也會升高許多溫度,二是將滾筒打動,以利於熱量傳遞到生豆上面,但是這樣咖啡豆漿會接觸到火源,變成我不喜歡的味道 ( 我喜歡的是炒豆子,打了洞的烘焙桶就會很像是烤豆子 ) 。


 


       加上烘焙量設定在 350~400 g ,烘焙程序到達一爆時,將會產生很多煙霧,在廚房烘的話,咖啡煙味將會停留一星期以上,所以設定是離開廚房以及家用瓦斯爐,直接到陽台烘焙,或是空曠地方,這也是根據我的烘焙習慣所設定的。目前我是接一桶 5 Kg 的小瓦斯桶來用的,對我來說還不算麻煩,有人建議要讓登山瓦斯爐可以通用,這一點我會考慮,但通常也需要一段時間。


 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




 


    烘焙機有設計一個蓋子,當冬天時可以讓溫度不至於散逸太多,若是夏天,不用蓋也可以,側面開一個火力觀察方孔,應該要裝上玻璃的,我家附近的玻璃行都不知道搬哪去了,還沒找到哪 ....


 




 


       火源採用一支爐嘴設計,在考慮烘豆量以及操作上的方便,最後決定一支就好,兩支可以讓火力更均勻,但是小火時會不好控制,經過試烘以後決定採用一支爐嘴就可以了。火力大小關係著烘豆量,在多年經驗中,大約可以抓到多少的生豆需要多少的熱量才可以讓豆子熟成,只要可以均勻烘焙,熱量可以有效傳遞,單支反而好控制。


 




       這是從火力觀察孔看進去的樣子,方便於調整火力,因為打光不易,所以沒有將豆桶放上去,看不到豆桶跟火嘴的距離。這幾天還會打一個最終的樣品,基本構造不再改變,只是局部位置修改,讓操作可以更順手一些,


 


       南部地區的烘豆朋友,若想試烘這台機器,帶豆子來找我吧,可以一面聊天一面烘豆,機器操作時噪音不大,應該算是安靜,一爆二爆的聲音都可以清楚聽到,OK ,就這樣,今天烘的尤柯特選還在手上,找我喝咖啡也可以。


 
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烘豆實際操作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
 


       我在滾筒前方加裝了一個煙囪,利用煙囪的 "煙囪效應" ,讓熱氣上升產生吸力,使得前段的脫水階段可以把水分有效的帶走,結果效果很明顯,帶走的不只是水氣,順道帶走許多熱量,原本的中火便成小火,大火變成中火,


 


       煙囪是做成可以活動開啟的,打開就可以看到豆子的狀況,關起來時開始排煙,排煙效果明顯,一爆的香味必須要在煙囪頂端才可以聞到,豆桶前方幾乎沒有味道。排煙的多寡可以由排煙管與烘焙桶的距離控制,開口大一些吸力就小一些。排煙口是用 T 型銅管製作而成,底下是集水槽,當熱氣上升時遇到溫度比較低的物體,會有水氣凝結的狀況 ( 先前使用鋁管為排氣管 ),T 型頭可以讓凝結水落到管子底部,不會流到烘焙桶裡面,我拍了幾張連續照片,可以清楚的看到打開的狀況。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這是進豆槽,利用漏斗 + L 型銅管而成,使用上會有一些豆子沒辦法一次就滑進烘焙桶內,需要抖一下,


      
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火力調整,這算是中火,可以讓溫度停止在一定的溫度,這次的試烘,我控制在 200 度停留大約三分鐘,讓脫水持續進行而不會進入一爆,當脫水完成 ( 手部放在煙囪口就可以知道沒水份了 ) ,溫度就會緩慢上升而進入一爆,一爆完成大約是 210 度,一樣控制溫度停留,不想進二爆,而讓焦糖化更為明顯,


 
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 這是大約在 180 度時的排煙狀況,排煙量不算小,我都是用手在這一點取樣的,包刮水份多寡,以及香味部份,烘豆時我會盡量讓嗅覺保持良好狀況,如果一直聞煙味,容易讓嗅覺神經飽和,接下來的嗅覺就失去準頭了,這一點請大家注意一下。
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這是一整組烘焙設備,還會增加部份功能,讓操作時的需求更加完善,給我時間,烘個幾公斤以後,就知道該加裝哪一部分的功能了。
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也請各位有在烘豆的朋友給些建議,讓這機器更加完整化,謝謝。


 


  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5/13 更新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
 


       我將經過 T 型排煙口的溫度感知線,改由豆槽前方進入,原先開啟排煙口時,檢測溫度會因為測溫線一起跟著開門,變成有 30 秒的空檔測不到桶內溫度,今天下午改成下面的方式,我將測溫線固定在木塊上面,木塊裡邊鑲上一塊磁鐵,這樣就可以在下豆時,將測溫線取出,不會影響豆桶往上提時的動線了,正式的版本還會在操作上做到更簡單,目前的也只是先可以用就好了。


 
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  這是吸鐵亂放的情形,因為是隨手快做的,不好看,所以沒拍內面,


 
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T 型排煙口也在下方開一個缺口,可以讓感溫線通過," 門 " 才可以關的起來,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 下面兩圖是排煙口下方的構造,我做了一個轉盤,可以控制進風量的大小,為何要控制進風量勒 ? 因為煙囪效應的吸力相當大,若是沒有給他一些空氣,吸力之大可以將豆桶內部的溫度快速吸光,這速度多快 ? 若是將火源關閉,大約 5 秒開始降溫,30 秒大約降 2~3 度。實際上的操作時,大約是半開狀,這樣的吸力就夠了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 溫度可以由煙囪吸到降溫也並非不好,在幾次的實驗中,藉著火力大小以及進風口的調節,很容易的將溫度停留在 215 度,不升不降,為何如此 ? 因為我喜歡豆子的焦糖化多一些,但是焦糖化若是控制不當,會變成焦化,就會有焦苦味出現,所以維持一定的溫度而不進入更深的烘焙,是我一開始就設定好的,現在操作起來相當順手,效果比預期還要好。


 
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 這機器會先做 5 台,大體上會跟上面的差不多,完成後,會另外貼一篇文章出來的。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