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當數位音源大張旗鼓,說是市佔率已經怎樣大幅成長的今天,

我依舊支持實體載體,CD 或是我今天要說的黑膠,關於播放器的部分

 

    這一篇是寫黑膠唱盤的哩哩扣扣,給那些想走進來卻又卻步的新朋友看的,

看完會很想買一部黑膠唱機來聽音樂,要小心,讀的詳細的,看很多次的,會走入我的圈套喔 !

 

 

    黑膠唱機大體分為幾部分

1, 機體

2, 轉盤

3, 動力

4, 唱臂

    我就一一為各位提供我的一些經驗,沒有為特定廠牌,談技術部分就好,會談到一些數字,對,這就是重點,

一個大分類先說一下,我分為 A , B , C 三級,

A 級就是各家的最高等級,通常廠商只有一兩台會做到這個等級

B 級就是一般家用的高等級產品,或是說給音響玩家使用的等級,這一級多是聲音品質優先考慮的思考

C 級就是一般家用音響,買回來聽聽音樂用的,設計以輕巧優先考慮

 

1, 機體部分

當然是愈大愈好,重的機體可以做到穩定如山,對聲音有正面幫助,

A 級多會做到 20Kg 以上,B 級多在 10~15Kg,C 級常常是 5~7 Kg 

 

    對於入門者,我建議選 B 級,因為這一級廠商會下比較多的製作精度,對於聲音的可回覆性比較有保障,

也考慮到黑膠軟體的價格,考慮到唱頭的價格,建議從 B 級下手,

C 級不是不好,但是通常會影響你聽音樂的樂趣,選這一級不如留在聽 CD 就好

 

    懸吊有分軟性硬性,所表現的聲音也是一樣,但是軟性比較不會把地版的聲音傳上來,

尤其是木地版,走路的聲音可以有效隔離。 軟性懸調也可以變硬性,把支撐腳鎖緊,

或是用另外的硬性支撐物撐起來就可以,我個人比較喜歡硬式懸調,細節多,聲音快速。

 ( 註: 可回覆性 --- 調整到原先的一個設定值,聲音可以回到原來的聲音,而不會亂掉)

 

 

2, 轉盤部分

    A 級多會做 3Kg 以上,B 級 1.9 ~2.5Kg ,C 級 1Kg 以下,

轉盤重量對於聲音的影響,在於一個"轉動慣量"上,盤俞重轉動慣量愈大,聲音愈是結實飽和,

如果將重心移到轉盤外圍,也可以得到一個加大的轉動慣量值,所以當盤的重量一樣時,

直徑做的越大,數值就會增加,

    轉動慣量大的唱盤,聲音影響在哪一點 ?? ---- 就是我常常提的"聲音密度",

大編制音樂的場面不會亂,小提琴有力,唱歌像是用丹田在唱歌,這幾樣就是聲音密度的影響,

有一個網站會提供這個數據 ---- 聲音的足跡

 

這是 TRIO  KP-700 轉盤一些數據,我正在用的  ( TRIO 就是 KENWOOD )

慣量  

    這台的轉盤是 33cm 重量是 1.9Kg,由於重心外移,所以得到一個數值是 450Kg /cm^,

單位先不管,看數字就好,各位不彷以大約 350 ~ 400 為基底做參考,

小於這個數字的,我比較不建議

 

    歐系的唱盤比較不會像日系的做法,減輕轉盤重量而把重心做到外圈,所以在 B 級這個等級,

歐系多會做到3Kg,但是日系的 2Kg 就一樣效果了

 

 

    很有名的 YAMAHA GT-2000 ,以 5.8Kg 盤重,374mm 直徑,得到 1200・cm2  

算是一個很高的數值,同時反映在售價上,二手行情應該在五萬台幣以上,

我是建議 GT-750 就很不錯了。

 

 

3, 動力部分

    一般分為直接驅動以及皮帶帶動,直接驅動就是轉盤軸心就有一顆馬達,最早的直趨盤或許有一些雜音的缺點,

但後來都做的很成熟了,是可以放心使用的,各位可以去看一下資料,日系各家都是很用心在做馬達部分,

B 級的更不是像家用系列的小馬達,扭力很大的哩,很多會展示幾秒就可以到達穩定轉速,

就是在宣揚她的馬達又多麼有力。

 

    直驅盤缺點就是萬一壞掉,要修理比較麻煩一些,但也不常見就是了

ˊ直驅還有一個好處,那就是做石英轉速控制+鎖定,這不是甚麼大技術,

但是就使用方便性來說,確實是很方便

 

    皮帶驅動日系的有 Micro 這家,或是歐系 Throns , DUAL 

下圖 RX-2000 (網路抓圖),算是皮帶驅動重盤的一個代表,

 

    關於皮帶,可以拉開,很有彈性的,會比沒有延展性的皮帶(像是釣魚線),聲音來的軟一些,

喜歡硬調聲音的,就不要選皮帶太軟的,

 

    驅動馬達對聲音的影響有多大 ? 我是覺得沒有上述的轉動慣量來的大,

所以這一點也可以不算是重點,可以正常轉就好,

 

4 唱臂

    日系轉盤有很多優點,而且便宜,但是不那麼受發燒玩家青睞 ? 原因我覺得出在唱臂,

事實上我覺的影響唱機發出好聲音的關鍵,60% 來至於唱臂

  事實上我覺的影響唱機發出好聲音的關鍵,60% 來至於唱臂

     事實上我覺的影響唱機發出好聲音的關鍵,60% 來至於唱臂

( 好吧,排一下比例,轉盤 30%,其它部分 10% ........ )

 

    轉盤透過針尖一直對唱臂作一個拉扯的動作,這個力量很大,相當大,

所以唱臂軸承只要是會晃動的 (很小的間隙),就會大量的影響聲音,

尤其是高音部分,支點臂需要做到活動靈活加上沒有間隙,是很難的,

也因為這樣,單點支撐臂會有比較好的高音,也就是因為支點無間隙的問題,

支點臂在經過一個好的調整,也可以發出不錯的聲音的。

 

    唱臂有 S 型,J 型,直臂,我不詳細分析了,直接建議直臂,聲音細節較多是我要的,

直臂不可以用一般唱頭蓋,需要搭配有偏頭角的唱頭蓋,這一點在購買時要注意

下圖 (網路抓的) 就是配了直臂的 Trio KP-880D ,注意唱頭蓋角度。

 

 

 

    還有一個影響點很大,就是唱臂長度,許多日系盤是配備 10" 唱臂 ( 245cm 左右),長臂的低音好很多,

也可以在選擇時做一個參考,

 

    重量也是一部分,加重唱臂可以讓唱臂的轉動慣量加大,聲音變得渾厚 ( Ikeda 407 就是 ),

我喜歡輕質量,長度長一些的,上圖 KP-880 就是一個我喜歡的樣式

 

    唱臂的操作我喜歡親力親為,也就是連舉臂器都不用,通常唱頭的損壞跟這一點有關係,

一直用手動操作的,出槌的機率不大,混合舉臂器以及手動操作的,會不小心把唱臂"丟"到唱盤而搞斷針尖,

所以使用舉臂器習慣的人,放唱針時還是要養成一下好習慣比較好,

 

    唱機有很多會設計的舉臂功能,愈便宜的會有愈多功能,不只是舉臂 / 放下,還可以選 7" , 10" , 12" 唱片,

這些多餘的功能也是故障的一大原因,所以我在選擇時,多是選唱臂功能少的,最好是完全手動的,

練一下手感,大約是一兩星期就會習慣,真的不難。

 

 

    先這樣,給身邊想買黑膠唱機的做參考,我若是有新想法,或是漏寫的,想到會補上來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