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,我沒機會把中式樂器好好的錄下聲音,這一場是 林宗翰 的獨奏會,場地是我的母校 正修工專 ( 現在改制為政修科技大學 ),林宗翰在這一場裡演奏二胡 / 揚琴 / 嗩吶,我有些納悶 ?? 學中樂的都是會好幾樣樂器嗎 ?


 


      我用 Olympus E-PL1  + Nikkor-o  35mm/F2 紀錄這場演出,當然是彩排部分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 場地算是不錯,沒有過多的迴音,應該是場地不是正方形的關係,我在樂團前擺上一對麥克風,收空間音,另外在主奏樂器分別收音,但是因為樂器一直換,我在每首曲子中間都還上台調整麥克風位置,這也算是新體驗。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    揚琴,在樂團中間,音量算大,上方高音表現很好,下方是音箱,低音從下方出來,一位高市國老師跟我說過,楊琴不好收音,我這次也算是為了這個樂器來的,結果我覺得不錯。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 國樂團的樂器裡沒有低音樂器,都是由大提琴擔任,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  這是二胡,上面是蛇皮,沒有蛇皮聲音就不對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   這是林宗翰,這次的主角,說是到新疆學了馬頭琴,順便裡了個馬頭的髮型。


 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 這 ...... 我忘記問了,像是吉他抱在身上,以撥奏方式演奏。 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 笛子,聲音有些像是短笛的聲音,非常有穿透力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 接下來是指揮,好像是中山大學的學生,非常有活力,我喜歡這個樣子,可以把音樂帶出活潑的氣息,指揮時,身體跟著音樂會有律動,非常不好拍 ( 單眼的話會比較容易 ),還好是數位像機,可以馬上看到成果,對於這一類的拍攝方式幫助很大。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   跟這些學音樂的年輕人相處相當愉快,還好,這一場沒有人叫我阿伯,照片裡的樣子,也算是反映到這一代的年輕人樣子吧,不過我也知道,北部的不是這個樣子。


 


       揚琴 / 二胡 / 嗩吶 這幾樣樂器錄的不錯,如果你是學這幾樣樂器,有興趣可以來我這裡聽看看。


 


      ** 就相機部份我來寫一些心得**


       一開始,我是從 Olympus E-2040 (?)開始使用數位照相機的,E-2040 有著 f1.8 的大光圈,後來進階到 E-300 這台數位單眼,一個原因是他的顏色漂亮,色階豐富,但是缺點就是暗光下顏色偏暖調,看起來有些陰鬱感,其實你只要當作是一台裝了 ISO 100 的底片機去拍,該打閃燈就是要打,該用三腳架就是要用,所得到的畫質是很棒的,另一個是因為我可以很方便的將我手上的 Contax 鏡頭轉接上去 O 家機身,這樣我就有很多定焦鏡可以使用了。


 


       這幾年數位單眼的機身進步很大,感光元件也大量的捨棄 CCD 而變成 CMOS,主要還是暗光下的畫質,有跳耀性的進步,但是另一方面也讓原有 CCD 豐富的階調變不見了,我一直撐在 CCD 這一塊,直到我覺得想玩小像機 ( 其實也不是很小啦 ),我買了 Panasonic 的 GF-1


 


       GF-1 是 CMOS 感光元件,畫質跟先前的 L1 , L10 單眼像機走向不同,我是覺得偏向 CANON 去了,畫面看起來明亮感很好,加上原廠的定焦鏡 20mm/f1.8,效果相當好,尤其在膚色的演算方面,算是討好了很多女性朋友,就是那種粉嫩的感覺,市場反應也相當好,就生意經來說,我覺得 panasonic 走對方向了,大約在一個多月前,朋友借我一台 O 家的 E-PL1,讓我回想到 O 家的階調,尤其是黑白影像的部分,簡直跟黑白底片的感覺很像,所以又買了一台二手機進來玩,但是這台的膚色就沒有那麼討好了,可以看上面的照片


 


       鏡頭部分,我用了 Nikon  Nikkor-o 35mm / f2 ,這是一顆很老的鏡頭,銳利度差一些些,反差稍彽,前鏡片好大一片,非常容易怕光 ( 我也懶的加遮光罩 ),但是階調部分是 OK 的,裝在 E-PL1 上面焦距變成 70mm ,算是微望遠,我求簡單,一機一鏡拍到底,演奏會開始後我就收起來了,所以都只是彩排部分的鏡頭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