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位新朋友來我這裡聽機器,我想要跟大家說的一個觀念,
---- 不要相信你所聽到的 ,而建立心目中對真空管的印象 ----
這樣的標題有些看不懂 ? 我來好好解說一下,
當你看到一台機器所使用的真空管是 5687 時,是不是心中閃過一個念頭,我買回去以後,就是 Colin 家的 5687 聲音了 ,設計的管子一樣,聲音就該一樣 ? 事情當然不是二分法就可以解決的,這樣的答案我會怎樣回答呢 ? 差不多是 1/3 的部份是一樣的 ,那其他的差異是怎樣造成的 ?
一台機器的最後聲音表現,大部分還是掌握在 線路架構上 ,我會一直堅持的直接交連就是線路架構的一種,另一個是雙 Choke 的運用,雖然會增加許多的重量與成本,但是這樣線路就有我想要的聲音,一部分對聲音的影會是在變壓器上,尤其是輸出變壓器,也大約有 30% 的影響,再來就是選用的附屬零件上了,影響一部分的聲音,真空管勒 ? 就是我說的 1/3 左右。所以當你下次聽到這機器是用哪一支真空管時,像是 EL 34 , KT-88 , 6L6 , 2A3 , 300 B .... ,記住,不一定就是你心中,所想像的聲音。
這一點我自己就可以佐證,當你來聽我家的機器時,你會發現聲底其實大多是一樣的,不管是 5687 / 2A3 / 300B ,你會聽到這是 --- 非推挽機 / 直接交連 / 沒有回授 / 沒有並聯 / 有 Colin 味道 / 相當清楚 /.... 的這些特色,而到底是用哪一支真空管,會跟你心目中所已經建立的印象是不一定相同的,所以 5687 不一定就是 5687 的聲音, 2A3 在我家的機器上跟他家的機器上是不一樣聲音的,我當然也希望 ---- 你可以聽的出來。
繼續延伸一個觀念,真空管與電晶體會給我們一個印象,該是真管的聲音就是比較糊 / 溫暖 / 慢 / 動態小 ,晶體機呢 ? 快速 / 有力 / 解析力高 / 冷冽 ,是這樣嗎 ? 我從歷史來看這件事,真空管快速發展的年代,大約是 1955 ~ 1975 年,這幾年會發展出一套工程師所認同 ... 或是說市場上所喜歡的聲音,也隨這大家對功率的漸漸追求,聲音也漸漸改變 ,然後接著進到 電晶體 ,再接著進入 MOSFET 的時代,當電晶體剛剛發明初始,線路是跟真空管的 PP ( 推挽 ) 機一樣的,有倒相變壓器,也有輸出變壓器,接著就是雙電源時代,並且視輸出變壓器唯一大累贅,去之而後快,大部分的線路都是電晶體的射極 ( E 腳 ) 隨偶輸出的,聲音的發展圍繞著一個主題,輕薄短小,附加另一個更重要的 --- 降低造價 ,這樣下來,就會在我們心中產生對晶體機聲音的印象,於是晶體積就是晶體機的聲音,真空管就是真空管的聲音。
這樣的觀念其實是對的,如果你聽到的是按照我說的話,不一定是遵古法,只要是在這一個時間軸上,押對了時間,就會是那樣的聲音沒錯。
如果,拿真空管來做像是晶體機一樣,給他 + / - 電源,OTL 輸出,聲音就會讓你覺得晶體聲喔 ,雖然功率會小一些,一樣的,將電晶體拿來像是真空管的 PP 機設計,一樣是採用輸出變壓器,用 C 腳 ( 集極 ) 輸出,你也會聽到像是真空管的機器一樣,不大像是印象中的晶體機,哪 .... 晶體單端有沒有 ? 有啦 , N. PASS 就有做了,功率不大,聲音就是單端的乾淨,可惜沒有繼續發展下去,下次,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的機器時 (雖然機會不多 ),注意聽一下,聲音是不一樣的。
我這觀念算是小眾觀念,如果你看不下去,那就 ........... 不要看了,當我沒說。
留言列表